他5岁被祖父性侵,长大后也成了施暴者:孩子童年被虐待,成年后就会呆在虐待关系中
☝
亲爱的妈妈
如果你不方便阅读
可以收听唯美的内容音频
主播:雨朦
那天,一个好友在微信上问我:童年时遭遇暴力,会一直在暴力中纠缠吗?
他正被女友的暴力倾向所困——
那么美好温柔的女生,当她发作起来,忽然变得狰狞与扭曲,仿佛视他为宿敌,仿佛要杀尽天下人而后快,仿佛要同归于尽,那种歇斯底里,令他恐惧又诧异。
他说,我承认我很害怕,不知道该如何面对。
我问了一下她的童年,果然,又是一个充满创伤的人。
整个成长过程,女生的父亲一直是隐形的,母亲对她忽略、挑剔又虐待,导致她成年以后,一直在看心理医生,甚至无法持续工作达半年以上。
日常时,她看起来彬彬有礼,对人对事,都显得很有分寸。
但当她与人相爱,许多症状都呈现出来。
心理学证明,所有的非常态,都是一种创伤的外化。
因为,亲密关系与母婴关系是极其相似的关系,它们的本质,都是爱、安全感、绝对关注。
成年以后,我们会在不安全的环境里,比如职场,比如公共场合,会动用理智,克制情绪,控制冲动,来让自己符合规范。
但是,当你置身于安全的亲密关系中,你的一言一行,就会按照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来运行。
比如,饱受挑剔的女生,内心里藏着一个锱铢必较的小马达,成年以后,在亲密关系会嫌弃这个,挑剔那个,评论他人则充满了刻薄。
再比如,曾遭受虐待的女生,她的内心里,会有一种认定:爱=暴力。
于是,她会不自觉地,将这种当成爱的表达方式,施加在恋人身上。
而日常生活中,如果发生争吵,一旦到爱人的不友善,她会立马回归童年时的受虐待环境,秒变那个无助的小女孩,而将你视为那个恶魔,觉得危险压顶,大难临头,引发应激反应,于是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,来自我防御。
这种防御必然是过度的。
于是,你会感觉到她的疯狂暴力。
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,孩子在童年时,如果成长很快乐,他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刀枪不入。
你会看到孩子大喊“我是孙悟空”、“我会七十二变”、“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”,或者扮成皇上游戏,模仿天王唱歌,和电影中的大侠一样舞刀弄棒,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。
但是,一旦遭遇虐待,这种所向披靡的感觉立刻消失。
从此,低价值+羞耻感,会牢牢占据他的心。
“我低人一等,我残缺不全,我毫无价值,我不值得被爱,我不配别人的善待和尊重,我就是一个渣渣,我活该被蔑视和轻贱……”
这种心态下,使得受害者长大之后,会一直停留在虐待关系中。
贝弗莉恩格尔在《这不是你的错 》中,提到过一个案例。
一个名叫约翰的小男孩,5岁时被祖父性侵。
“我每天从醒来就开始讨厌自己,讨厌我的身体,讨厌我的老二,讨厌和我有关的一切。
对于我爱的人,我只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和困扰。
尤其是我的祖母,当她把祖父扫地出门后,她从不正眼瞧我。打心眼里看不起我。
家人都很喜欢我祖父,可是此后即便逢年过节,祖父也不能回家,所以他们全都怪我。
他们如果想见祖父的话,必须出去,当然也会避开我。”
后来,约翰长大了,他引诱自己的表亲,和几个邻居家的孩子,将自己所受的虐待,转嫁到他人身上。
受虐的经历,已经让约翰极其羞耻。
当他说出自己的经历,不但得不到情感支持,反而遭到了质疑和羞辱,甚至是攻击,这样一来,他会觉得自己辜负了大人,就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羞耻感。
为了摆脱这些羞耻感,他采用了破坏性手段,来攻击别人,转移自己的创伤。
这样一来,约翰就成了施虐轮回中的一环。
这也就是许多充满暴力行为的人,自己童年时也受过暴力的原因。
当然,并不是每一个受害者,都会向外攻击,变成施虐者的复制品。
能够抵消羞耻的,是慈悲心。
慈悲,意味着关注和认同自己的痛苦。
如果你知道,此时此刻,有人正在关心你,并且理解你的痛苦,你会忽然间感觉找到了归宿。
人们本能地,想要寻求关注,儿时遭受过虐待的人,更是如此。
当你感到自己被看见,需求和痛苦被听见,你就会感觉到安全感。
如果他一直在倾听,你会更觉得温暖。
人们渴望倾听者,而多数受害者,这种需求都得不到满足。
如果他还对你说:你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痛苦、悲伤、恐惧、愤怒。请放下羞耻心,不用再拒绝、弱化、忽略或否定自己,你没有过错。如此一来,你就可以放下自我怀疑,重新认识自己的创伤。
如果他还让你感到,他在乎你,在乎你旧日的痛苦,和今天的挣扎。那么,这种尊重与关心,会对治疗也意义深远。
他还给你鼓励,给你支持,给你安慰,让你真正安全,削弱负面情绪的影响。
但这个人,往往可遇不可求。
除了心理医生,几乎没人会这么耐心而准确地,去关心和治疗一个人。
但是,没有心理医生,你还有你自己。
悲悯是触碰他人的痛苦。
自我悲悯,是感受自己的痛苦。
换句话说,你要像对待遭受痛苦的人一样,认识、接纳和支持自己。
你可以通过这5个方式,进行练习:
1,自我理解
理解自己,不仅理解童年时的伤害,还要理解自己现在的问题行为。
有了理解,你才会真正地悲悯自己。
2,自我宽恕
自我宽恕,是指舒缓身体、意识和心灵,消融心中的毒素,摆脱羞耻感。
受虐待最可怕的一点,是孩子会觉得,是自己的默许,导致了灾难发生。
于是,他会充满羞耻感,导致一系列毁灭性的行为。
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。
原谅自己当初的无力。
请学着深呼吸,反复念自己的名字,对自己说:那不是你的错,那不是你的错,那不是你的错,那时你只是一个孩子……
3,自我接纳
自我接纳,就是放下内心的评判之声。
每个人的心里,都有一个挑剔的声音,儿童虐待的受害者,更是如此。
他们内心的这个声音,更加响亮,更加震耳欲聋,更狠毒无情。
他们把父母的挑剔,内向投射,成了另一个自我。
在这个挑剔马达下,自己的方方面面,都充满了毛病,充满了残缺,充满了不足。
于是,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和失败。
如果你仔细分析,就会发现,这些评判,都不是你自己的,而是父母或他人强加在你身上的。
4,自我关爱
当你走过了理解、宽恕和接纳,你就可以开始爱自己了。
克里斯汀聂夫说:自我关爱,就是主动安慰自己,就像对待身处困境的好友那样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允许自己被自身的遭遇和痛苦触动,然后反问自己,“此时此刻,我该如何关心和安慰自己?”
你可以记得以下准则:
当你身处困境时,安抚自己,悲悯自己(自我安慰);
用安抚鼓励的方式与自己交谈(积极自我暗示);
爱护和关爱自己的身体(自我照顾);
了解并满足自己的需求(自我觉察);
成为你渴望的父母,鼓励并回就自己。
5,自我鼓励
人生于世,你会遇见一些,令你难忘的挚友、恩师,他们给过你一直无法忘却的鼓励。
但是,如果没有这些人,你还可以自我鼓励。
当头脑中评价的声音响起:你很差劲,你一事无成,你不被爱,你让人讨厌,你配不上更好的生活……
你可以试着,抛开头脑的枷锁。
想象一下,卸去这些重担,你会感到多么轻松。
每个经受过虐待的人,这一生,都会走在这个过程中。
这个过程,并不会立竿见影,也不会点石成金,它会非常缓慢,很可能,你这一生,都走在这条路上,不会抵达目的地。
但是,抱持着这种慈悲心,你会阻止虐待的轮回,也会感受到内心日甚一日的丰盈和完满,正在这些改善,你会爱上活着这件事。
用苹果手机的小伙伴将我“设为星标”
用安卓手机的朋友“置顶”我
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走散啦
▼
推荐你看几篇更精彩的文章:
➤三胞胎被富人、中产、穷人家庭分别收养,20年后呈现惊人变化:改变孩子命运的,从来不是钱
亲爱的,你置顶/星标我了吗?